4G3754PgLV3 scroll.huanqiu.comarticle乌蒙天堑架通途 匠心筑路谱新章/e3pmh1rv3/e5anvcnkq<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峰峦叠嶂,云雾缭绕。隆冬时节,历经6年艰苦建设,如腾飞巨龙在乌蒙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的<em data-scene="strong">都香高速公路昭通段终于正式通车。</em> </p><p>都香高速公路项目全长1200公里,自东向西依次经过贵州省都匀市、云南省昭通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是连通滇川黔3省的重要大通道。中交三航局作为都香高速昭通段的主要施工单位之一,承建其中的A3、A6两个土建标段。 </p><p><em data-scene="strong">“隧”贯乌蒙 砥砺攻坚勇担当</em> </p><p>“通了!通了!红崖山隧道终于通了。”2022年8月8日,随着现场建设者们的欢呼声,红崖山隧道双幅顺利贯通,<em data-scene="strong">比原计划提前了2个月。</em> </p> <adv-loader __attr__inner="7004636" __attr__style="width: auto;position: relative;float: left;border: 1px solid #ebebeb; padding: 20px;overflow: hidden;margin: 10px 30px 40px 0;"></adv-loader> <p>“红崖山隧道隧址四周悬崖峭壁,无路进山,开通便道就如凿壁绣花。19.1公里的进场便道凿了整整11个月。”都香高速A6标项目经理高国 庆感慨地说,“在大山中建设一条高速公路,当中的难度和风险很高,太不容易了!” </p><p>在具体施工中,A6标段建设者们科学施工、精细管理、铁律管控。在全长5.9公里的红崖山隧道掘进时,面对的挑战不仅是洞内易燃易爆的“瓦斯雷区”,更有喷溅湍急的突泥涌水。面对溶洞溶腔与高瓦斯等不良地质构造,穿越它,就如同穿越“地质博物馆”。项目团队采取<b>在陡崖中挖凿便道、“注堵+引排”止水措施、运用CD工法、围岩钻孔与喷水、运行瓦斯监测系统</b>等,成功穿越了3647米的煤层瓦斯区段、1200米的高地应力段、200米的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最终让隧道顺利开凿掘进。 </p><p>同为整个项目“七隧五桥”控制性工程的营盘特长隧道,在建设过程中也给建设者们带来重重挑战。 </p><p>营盘特长隧道长3.2公里,属骡马口-沙坝断层破碎带,穿越了劣质煤层,紧邻地下暗河,富水、溶腔溶洞极为丰富,地质状况差。隧道出口段工作面为反向坡度,施工时,A3标段建设者们<em data-scene="strong">采用移动水泵及固定水泵“双管齐下”处理隧道反坡排水,同时配备备用水泵以及发电机临时应急,</em>有效解决了涌水段反坡排水的难题,隧道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等均得到了有效保证。 </p><p>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按照“方案先行、技术交底、专班管理、倒排工期”思路,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大干快上保进度。因隧道出口位于地震中心,洞门土体极为破碎,团队<em data-scene="strong">采用CD法</em>开挖进洞,将隧道分为左右两部分进行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台阶法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待该侧初期支护完成、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再分层开挖隧道的另一侧。该工法在V级围岩软弱段及浅埋段使用,每步开挖断面较小,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利于隧道结构稳定。同时项目团队<b>采用超前水平钻探、预注浆+引排水、双层超前支护、瓦斯监测</b>等措施,使隧道顺利越过劣煤层、溶腔溶洞及断层破碎带,保证了隧道贯通的节点目标按期完成。 </p><p><em data-scene="strong">“桥”跨如虹 创新工艺巧克难</em> </p><p>项目施工带来挑战的不仅是特长瓦斯隧道,亦有百米高墩桥。 </p><p>“几乎所有高速公路建设中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在这里都遇到了。”A6标段项目总工程师林李前介绍。项目地处高山深谷、弯急坡陡,多滑坡及崩塌体,且雨季长达半年,塌方、泥石流频发。不仅如此,项目位于深度贫困区,农业用地紧张,征迁难度大。再者,项目所规划的路线跨越山谷,牛栏江又绕山谷而过,水环保压力大。面对重重考验,项目团队并没有退缩不前,而是想方设法寻找最优破解方案。 </p><p>在山与山之间架设百米高墩桥,这是一条挂壁路,也是一条天路。“刚来这里时,人都进不来,更别说大吨位机械设备了。”在钱家坪特大桥施工时,机械设备和人员材料进场困难是项目遇到的第一大挑战,单是修便道就用了一年时间。此外,大桥主墩最高达102米,跨过大冲沟,大部分墩位处于自然坡度约60度的斜坡位置,甚至位于崩坡堆积体,桩基成孔非常困难,不断出现卡锤、崩塌、塌孔等难题。 </p><p>对此,建设者们反复进行试验论证、优化方案,最终<em data-scene="strong">采用冲孔桩、挖孔桩、旋挖钻注浆挤压等工艺,</em>成功克服17号主墩桩基塌孔缩孔问题,<em data-scene="strong">成孔时间较计划工期缩短了25天,施工工效显著提升。</em>同时,项目团队还进行技术革新、发明改造,研发的<em data-scene="strong">高墩液压异步爬模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创新成果,该工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生产周期。</em>如今,52座40米以上高墩柱群拔地而起,巍然屹立于陡坡绝壁之间,建成的整座桥体如同35层的超高层建筑,桥型犹如悬挂在峭壁上的“空中长廊”。 </p><p>大道如虹踏歌行,砥砺前行新征程。六年来的建设施工,三航都香建设者们满怀“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长征豪情,谱写一首带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风采的华美乐章。 </p></section></article>170444050350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郑媛媛环球网170444050350111[]{"email":"zhengyuanyuan@huanqiu.com","name":"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