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jymcujzFy scroll.huanqiu.comarticle复星捐赠1亿元助力复旦新医科建设,推动生物医药“源头创新”/e3pmh1rv3/e5anvcnkq“每一次回到复旦,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激动与感慨。正是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让复星与复旦始终紧密相连。”5月17日,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捐赠仪式上说。当天,作为复旦迎接建校12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正式成立,复星基金会向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亿元,重点支持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方面的持续发展。 建校120周年的复旦,把新医科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之一。大健康、生物医药是复星30多年来深耕的核心产业,也是未来聚焦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次捐赠合作,意味着双方在共同推进“源头创新”方面,迈上了新台阶。感恩时代,反哺母校“四十年前,我第一次坐火车来到上海,踏进复旦校园时,那种兴奋与憧憬至今难以忘怀。”郭广昌说,感恩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让农家子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近乡情怯,对我来说,有两个‘乡’,一个是故乡,另一个就是学校,学乡,复旦就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作为1989届哲学系毕业生,郭广昌至今还担任复旦大学校董。1992年,受小平同志南方讲话鼓舞,他和几位校友从复旦出发,投身实业。用他的话说,当时的复星,是一家一无市场、二无人才、三无资金的“三无企业”。但一群人愣是凭借着骑自行车跑市场的拼劲,以及复旦滋养的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一步一步扎根成长,成就了今天的复星。“复旦给我最大的印象,也是教给我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包容。正是因为复旦的这种包容精神,让我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独立的思考去提出问题,看待问题,更重要的是用建设的眼光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复星总资产达7965亿元,是中国少数既积累了深厚科技与创新能力,又具备全球运营与投资能力的企业。校友的成就永远是母校的最大骄傲,校友反哺母校发展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是对全体师生校友的精神激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走向第三个新甲子的复旦,将把新医科建设作为关键引擎之一,以文理医工四轮驱动加快建成一流创新型大学,这是大学、医学院与医院共同的时代命题。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成立后,将着力加强附属医院与医学院、大学的耦合联动,赋能新医科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让郭广昌和复星与复旦始终紧密相连。2006年,复星在复旦生命科学学院设立复星医药奖学金和奖教金,助力青年师生成长;2015年,在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复星捐赠1亿元,设立“复旦-复星健康梦基金”,为建设“一号医学科研楼”贡献力量;2017年,“复星楼”在枫林校区落成;2022年,上医文化中心顺利落成,上海医学院院史馆开馆……本次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的设立,也再度诠释了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厚谊。推动“源头创新”,让更多成果惠及千千万万个家庭大健康、生物医药是复星30多年来深耕的核心产业领域,也是外界认知复星的重要标签。复星创业初期的一个关键发展节点,就是几位生物遗传学专业的复旦校友的加入,研发推出了第一款实体产品——PCR乙肝诊断试剂。以此为开端,复星正式进入生物医药领域,开始在产业上深耕细作,并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投入和研发创新,真正将产业运营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创新的基因也由此深深融入了复星。2024年,复星科创投入约69亿元,已建立超过20家全球科创中心。近年来,依托“自主研发+投资孵化+生态合作”三位一体的全球创新体系,复星正携手各方加速推动生物医药等领域“源头创新”。 2024年3月,复星医药与深圳市引导基金等共同出资设立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基金;2024年底,复星又在沪深两地连续举办高规格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汇聚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学家、院士、临床研究领军专家、投资机构、名企代表,共同探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在上海源头创新论坛期间,复星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瑞金医院等签下一系列着眼未来的重要合作。当前,大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的源头创新已成为医学竞争的主战场,复旦大学正以源头创新助推新医科建设,力求产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和颠覆性的科研成果与技术突破,为新医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对复星来说,此次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主要捐赠对象,正是希望通过复星的产业资源与复旦的科研教育能力,进行更深度、更有效的融合,积极推动源头创新,在科研院所层面加大合作,推动成果转化,打通创新的第一公里,助力复旦新医科和交叉学科建设。郭广昌希望,这次捐赠合作,能够成为一场产业与学术的深度对话与融合,成为“产学研”融通的实践标杆,通过公益的组织与推动,聚焦复旦-复星的核心医疗创新成果转化,惠及千千万万个家庭,“让更多人健康快乐富足地活到121岁”。“只要复星还在,还在一步步发展,复星与复旦之间的支持合作就只会越来越多,感情也越来越深厚。”郭广昌说,复星与复旦的合作重在长远,“我觉得走得长更重要”。174763332911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郑媛媛环球网174763332911311[]{"email":"zhengyuanyuan@huanqiu.com","name":"郑媛媛"}
“每一次回到复旦,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激动与感慨。正是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让复星与复旦始终紧密相连。”5月17日,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捐赠仪式上说。当天,作为复旦迎接建校12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正式成立,复星基金会向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亿元,重点支持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方面的持续发展。 建校120周年的复旦,把新医科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之一。大健康、生物医药是复星30多年来深耕的核心产业,也是未来聚焦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次捐赠合作,意味着双方在共同推进“源头创新”方面,迈上了新台阶。感恩时代,反哺母校“四十年前,我第一次坐火车来到上海,踏进复旦校园时,那种兴奋与憧憬至今难以忘怀。”郭广昌说,感恩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让农家子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近乡情怯,对我来说,有两个‘乡’,一个是故乡,另一个就是学校,学乡,复旦就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作为1989届哲学系毕业生,郭广昌至今还担任复旦大学校董。1992年,受小平同志南方讲话鼓舞,他和几位校友从复旦出发,投身实业。用他的话说,当时的复星,是一家一无市场、二无人才、三无资金的“三无企业”。但一群人愣是凭借着骑自行车跑市场的拼劲,以及复旦滋养的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一步一步扎根成长,成就了今天的复星。“复旦给我最大的印象,也是教给我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包容。正是因为复旦的这种包容精神,让我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独立的思考去提出问题,看待问题,更重要的是用建设的眼光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复星总资产达7965亿元,是中国少数既积累了深厚科技与创新能力,又具备全球运营与投资能力的企业。校友的成就永远是母校的最大骄傲,校友反哺母校发展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是对全体师生校友的精神激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走向第三个新甲子的复旦,将把新医科建设作为关键引擎之一,以文理医工四轮驱动加快建成一流创新型大学,这是大学、医学院与医院共同的时代命题。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成立后,将着力加强附属医院与医学院、大学的耦合联动,赋能新医科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让郭广昌和复星与复旦始终紧密相连。2006年,复星在复旦生命科学学院设立复星医药奖学金和奖教金,助力青年师生成长;2015年,在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复星捐赠1亿元,设立“复旦-复星健康梦基金”,为建设“一号医学科研楼”贡献力量;2017年,“复星楼”在枫林校区落成;2022年,上医文化中心顺利落成,上海医学院院史馆开馆……本次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的设立,也再度诠释了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厚谊。推动“源头创新”,让更多成果惠及千千万万个家庭大健康、生物医药是复星30多年来深耕的核心产业领域,也是外界认知复星的重要标签。复星创业初期的一个关键发展节点,就是几位生物遗传学专业的复旦校友的加入,研发推出了第一款实体产品——PCR乙肝诊断试剂。以此为开端,复星正式进入生物医药领域,开始在产业上深耕细作,并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投入和研发创新,真正将产业运营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创新的基因也由此深深融入了复星。2024年,复星科创投入约69亿元,已建立超过20家全球科创中心。近年来,依托“自主研发+投资孵化+生态合作”三位一体的全球创新体系,复星正携手各方加速推动生物医药等领域“源头创新”。 2024年3月,复星医药与深圳市引导基金等共同出资设立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基金;2024年底,复星又在沪深两地连续举办高规格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汇聚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学家、院士、临床研究领军专家、投资机构、名企代表,共同探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在上海源头创新论坛期间,复星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瑞金医院等签下一系列着眼未来的重要合作。当前,大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的源头创新已成为医学竞争的主战场,复旦大学正以源头创新助推新医科建设,力求产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和颠覆性的科研成果与技术突破,为新医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对复星来说,此次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主要捐赠对象,正是希望通过复星的产业资源与复旦的科研教育能力,进行更深度、更有效的融合,积极推动源头创新,在科研院所层面加大合作,推动成果转化,打通创新的第一公里,助力复旦新医科和交叉学科建设。郭广昌希望,这次捐赠合作,能够成为一场产业与学术的深度对话与融合,成为“产学研”融通的实践标杆,通过公益的组织与推动,聚焦复旦-复星的核心医疗创新成果转化,惠及千千万万个家庭,“让更多人健康快乐富足地活到121岁”。“只要复星还在,还在一步步发展,复星与复旦之间的支持合作就只会越来越多,感情也越来越深厚。”郭广昌说,复星与复旦的合作重在长远,“我觉得走得长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