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J2T4OxtcV scroll.huanqiu.comarticle科赴积极推动全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e3pmh1rv3/e5anvcnkq“下次大家在遇到‘小毛病’的时候,要知道这些健康问题不仅要主动克服,也可以寻求科赴的帮助和解决方案。” 在6月16日于上海的媒体访问活动现场,科赴中国总裁沈馥安(Gift Arpaporn Samabhandhu)向在场嘉宾发出了这样一份呼吁。科赴于2023年正式从强生公司分拆独立,承袭了超过135年的消费健康积淀。其旗下拥有众多享誉全球的品牌,如美林(Motrin)、泰诺(Tylenol)、雷诺考特(Rhinocort)、李施德林(Listerine)、邦廸(Band-Aid)、艾惟诺(Aveeno)等,这些名字早已成为全球家庭中值得信赖、可靠、关怀的代名词。如今,科赴在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运营,拥有超过2万名员工,年净销售额达155亿美元,产品每年惠及超过12亿消费者。自独立运营以来,科赴进一步聚焦创新、本地化与个性化,致力于满足全球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充满活力、快速变化的市场。由于大众对这些非致命性疾病的认知不足,往往导致“小毛病”被延误治疗,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导致健康状况的进一步恶化。科赴在中国的发展紧跟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步伐,持续关注常见轻微病症的管理,通过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减轻疾病负担、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科赴积极推动全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旗下所有品牌中,科赴始终贯彻同一战略:倾听消费者需求,携手专家合作,提供高效且科学验证的产品,同时注重良好的使用体验。更重要的是,科赴真正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它能将这些健康解决方案融入日常生活场景,而非仅停留在药箱中。“正是这种策略让科赴不仅具有市场竞争力,更具有文化相关性。” 沈馥安补充说,“这也是我们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优势。”中国对科赴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市场规模。“中国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具有其独特性。”沈馥安强调。中国拥有涵盖世界一流研发、强大制造能力和先进零售体系的成熟价值链,是全球消费健康行业在速度、质量和创新方面的重要标杆。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一市场,科赴进行了大量本地化投资。2023年底,科赴宣布对中国增加1.1亿元的投资计划用以扩大产能。今年3月,科赴上海工厂的非处方药固体制剂生产线的扩产项目正式开启,据严亮,科赴计划在上海建立亚太地区的非处方药生产中心,预计投产后,产能可由现在的每年10亿片跃升至20亿片。据科赴中国供应链负责人严亮介绍:目前科赴在中国设有两个研发中心、四家工厂、十个物流中心,本地员工超过1600人。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大多数实现本地生产,并且比例逐年提高。此外,中国制造的产品也出口至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科赴全球供应链核心枢纽的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科赴位于上海的工厂,该厂于202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这一殊荣专授予在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实现高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卓越工厂。“科赴的愿景是打造一个不仅高效,而且智能、敏捷、可持续的供应链。”严亮表示,“我们正在构建敏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能够快速感知并响应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优化生产流程,并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协同机制,提升韧性与创新水平。”严亮还表示,科赴将在中国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打造新的高质量生产力,践行新时代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本地供应链的持续升级。“中国的产业,其端到端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很成熟,既有庞大的消费者需求,也有一个从研发、供应链到销售渠道的完善体系,这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可及性、也激发了产业的活力和市场潜力。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沈馥安表示,科赴中国切实感受到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这也加大了科赴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实际上,中国已成为科赴业绩进一步增长的重要方向。财报显示,2024年,科赴全球净销售额为155亿美元。财报电话会上,科赴首席执行官Thibaut Mongon表示,要对中国经销商队伍进行调整,与关键的本地零售商进行谈判,以此让科赴旗下品牌深入中国二三线城市,焕新活力。展望未来,科赴承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不仅在产能和产品方面投资,也将在人才培养、合作伙伴关系和公众健康方面持续投入。“我们笃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行为,能够为人们带来巨大的健康获益。” 沈馥安总结道,“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科赴都将坚定地陪伴中国家庭,提供基于科学、值得信赖的产品,用心守护消费者的每日健康。”175128346008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郑媛媛环球网175128346008911[]{"email":"zhengyuanyuan@huanqiu.com","name":"郑媛媛"}
“下次大家在遇到‘小毛病’的时候,要知道这些健康问题不仅要主动克服,也可以寻求科赴的帮助和解决方案。” 在6月16日于上海的媒体访问活动现场,科赴中国总裁沈馥安(Gift Arpaporn Samabhandhu)向在场嘉宾发出了这样一份呼吁。科赴于2023年正式从强生公司分拆独立,承袭了超过135年的消费健康积淀。其旗下拥有众多享誉全球的品牌,如美林(Motrin)、泰诺(Tylenol)、雷诺考特(Rhinocort)、李施德林(Listerine)、邦廸(Band-Aid)、艾惟诺(Aveeno)等,这些名字早已成为全球家庭中值得信赖、可靠、关怀的代名词。如今,科赴在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运营,拥有超过2万名员工,年净销售额达155亿美元,产品每年惠及超过12亿消费者。自独立运营以来,科赴进一步聚焦创新、本地化与个性化,致力于满足全球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充满活力、快速变化的市场。由于大众对这些非致命性疾病的认知不足,往往导致“小毛病”被延误治疗,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导致健康状况的进一步恶化。科赴在中国的发展紧跟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步伐,持续关注常见轻微病症的管理,通过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减轻疾病负担、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科赴积极推动全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旗下所有品牌中,科赴始终贯彻同一战略:倾听消费者需求,携手专家合作,提供高效且科学验证的产品,同时注重良好的使用体验。更重要的是,科赴真正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它能将这些健康解决方案融入日常生活场景,而非仅停留在药箱中。“正是这种策略让科赴不仅具有市场竞争力,更具有文化相关性。” 沈馥安补充说,“这也是我们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优势。”中国对科赴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市场规模。“中国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具有其独特性。”沈馥安强调。中国拥有涵盖世界一流研发、强大制造能力和先进零售体系的成熟价值链,是全球消费健康行业在速度、质量和创新方面的重要标杆。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一市场,科赴进行了大量本地化投资。2023年底,科赴宣布对中国增加1.1亿元的投资计划用以扩大产能。今年3月,科赴上海工厂的非处方药固体制剂生产线的扩产项目正式开启,据严亮,科赴计划在上海建立亚太地区的非处方药生产中心,预计投产后,产能可由现在的每年10亿片跃升至20亿片。据科赴中国供应链负责人严亮介绍:目前科赴在中国设有两个研发中心、四家工厂、十个物流中心,本地员工超过1600人。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大多数实现本地生产,并且比例逐年提高。此外,中国制造的产品也出口至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科赴全球供应链核心枢纽的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科赴位于上海的工厂,该厂于202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这一殊荣专授予在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实现高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卓越工厂。“科赴的愿景是打造一个不仅高效,而且智能、敏捷、可持续的供应链。”严亮表示,“我们正在构建敏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能够快速感知并响应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优化生产流程,并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协同机制,提升韧性与创新水平。”严亮还表示,科赴将在中国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打造新的高质量生产力,践行新时代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本地供应链的持续升级。“中国的产业,其端到端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很成熟,既有庞大的消费者需求,也有一个从研发、供应链到销售渠道的完善体系,这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可及性、也激发了产业的活力和市场潜力。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沈馥安表示,科赴中国切实感受到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这也加大了科赴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实际上,中国已成为科赴业绩进一步增长的重要方向。财报显示,2024年,科赴全球净销售额为155亿美元。财报电话会上,科赴首席执行官Thibaut Mongon表示,要对中国经销商队伍进行调整,与关键的本地零售商进行谈判,以此让科赴旗下品牌深入中国二三线城市,焕新活力。展望未来,科赴承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不仅在产能和产品方面投资,也将在人才培养、合作伙伴关系和公众健康方面持续投入。“我们笃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行为,能够为人们带来巨大的健康获益。” 沈馥安总结道,“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科赴都将坚定地陪伴中国家庭,提供基于科学、值得信赖的产品,用心守护消费者的每日健康。”